【字体:      】  打印
佳县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8-04-27 08:51    浏览次数:次    作者:统计局

 

2017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追赶超越”这个发展中心,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红枣主产地、西北文化旅游目的地、陕西现代工业新高地”三大目标。全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五大战略。全力扶持红枣、旅游、手工挂面、木材加工等产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51亿元,增速达到9.0%,县域经济保持了稳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全力构造以红枣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围绕建成中国有机红枣主产地,开展特色农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做优红枣支柱产业,加快品种更新,提升产品质量,红枣低产园综合改造1.6万亩有机红枣认证6万亩,全县有机红枣转换面积24万亩。大枣多糖,酵素项目建成投产,红枣产值达13亿元。

二、全力构建以榆佳工业园区为龙头的现代工业。围绕建成陕西现代工业高地,以榆佳工业园区为载体,坚持“点线面”结合,着力形成优势突出,配套完善集群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全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8%,较去年提升8.5个百分点

1.全面推进榆佳工业园区建设。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打造光伏材料、LNG、盐化工、镁合金四大产业集群。依托陕西有色天瑞公司,打造全球多晶硅等材料产业新高地。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榆佳铁路、榆佳工业园区铁路等专用线项目,把榆佳园区打造成佳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目前入驻企业24家,总投资400多亿元。

2.全面清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大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力度,积极响应市上号召,做到应统尽统。民间企业纷纷加入入统氛围来,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091.5%。

3.17年新增“四上”企业22家,新增统计调查单位占比达到39.3%,较去年增加19.9%。

三、全力构建以白云山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突出佳州风情特色,加快全城旅游开发,推动现代化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以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特色,充分发挥白云山这一品牌效应。全力打造香炉寺黄河奇景、赤牛坬名俗馆、神泉堡纪念馆、晋陕黄河峪口风情等旅游亮点。形成融科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一体的大旅游格局,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2017年旅游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40.8%。受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作用,全县零售消费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24.7%,较去年增长14.7个百分点。

四、全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未就业大学生实用技能培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推行“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拓宽人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59万元,同比增长10.1%。

2017年我县县域经济平稳发展,但与兄弟县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具体体现在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二者增速分别达到9%、24.7%,但总量相对于其他县区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二是财政压力大,保运转和投资建设的矛盾较突出;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低、招商引资层次不高,导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不升反降,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速度为-26.1%,对全县经济建设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四是由于多晶硅等大型项目的基本完工,新的项目引进不足,17年固定资产增长较慢,同比增速为3.8%,较去年下降了27.7%,在全市“追赶超越”的大潮流下,明显落后其他兄弟县。是社会建设任务繁重,社会稳定节能减排等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今后发展方向  

(一)抓县促赶超。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任务艰巨,全县必须把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作为战略任务,统筹施策、精准发力。 

(二)抓工业促转型。加快新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发挥资本密集型产业聚集地作用,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布局,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三)抓扶贫促增收。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全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产业扶持是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也可能成为致富带头人。

 

                                       佳县统计局

                                     201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