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陕北枣王”的红枣账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7-05-25 19:20    浏览次数:次    

  誉为“陕北枣王”的武子生凭借高超的红枣技术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枣王”真的如此神奇?带着些许疑问,5月10日,我们走进佳县武家峁村,探访“枣王”的“秘籍”。

  一路上,黄河沿岸成片枣林被人为降低,由原来高大壮实的“大汉子”变成了敦实细致的“小伞头”。临近武家峁村,远处漫山遍野的枣林更是步调一致地被降形修剪。

  武子生研究创新了被省市授奖的红枣“强力降高塑型”技术,在当地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采用降低树形、稀疏枝条、测产修剪的管理方法,配合适当的修剪、施肥、防虫技术,通过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增加营养供给,增强红枣的生长能力,从而提高红枣品质。

  谈起红枣降形修剪,村里67岁的武子林老人说,如今留守农村的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劳动力明显降低,很难适应传统的红枣经营管理模式。降低树形后红枣修剪、施肥、喷药、采摘等各个环节的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劳力耗费是原来的一半。

  “枣树降形可是个好办法,去年秋季红枣成熟后,我们村的鲜枣颗粒大、色泽好、口感佳,加之外界都知道使用的是有机农药和肥料,生产的是地道的有机红枣,吸引了好多客商收购,短短十多天,只要及时能采收的鲜枣全部销售一空。”55岁的武中峰高兴地说。而在临近5里路的马连湾村,因为枣树没有降形修剪,管理粗放,红枣品质差,卖不上价钱,有的至今仍积压在家。“枣王”出名后,村里的红枣也跟着出名了,今年一家电商企业和村里签订了红枣订单收购合同,生产的一级红枣合同价高达每斤5元。

  颇会算账的老会计强红银给我们算了笔红枣账,降形后红枣产量有小幅减少,3年后可恢复到原产量的70%,但红枣品质显著提高,市场价格明显提升。去年他经营的山地红枣(硬枣)亩产达700斤、水地达1000斤,占比达70%的优质鲜枣每斤平均售价1.2元,少数特好枣每斤卖了1.8元。每亩红枣需投入有机肥80元、农药70元、耕地及喷药汽油20元,去除成本每亩纯收入在600元上下。而同期同区域未降形的红枣优质果只占30%,剩余红枣即使价格低至每斤4毛仍销售不畅。综合算计,实施降形管理的红枣每亩平均效益至少是降形前的2倍。与红枣相比,沿黄山区种植庄稼每亩纯收入在300元左右,红枣的比较效益还是颇为突出。

  武子生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降形后由于枣树营养供给充分,开花时节明显提早,预防病虫害的能力也有所增强,锈病、缩果病、裂果病减少,防冻能力也相应提高;降形后由于枣树水分需求减少,抗旱能力比原来增加20天左右;枣树营养供给充足使生长期随之延长,红枣的优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秋季阴雨天裂果率大大降低。

  面对萎靡不振的红枣市场,佳县近年来大力推广武家峁村红枣“降形”经验,依靠技术改造提高红枣品质和效益。脑畔疙瘩、白家焉、大会 、小会、王宁山等村已相继试验成功,并推广到沿黄60多个村,全县共实施红枣降形修剪8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