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关于佳县2022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 (草案)的报告
来源: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10-14 11:35    浏览次数:次    作者:高鑫

关于佳县2022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

(草案)的报告

2022年926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上

佳县财政局局长  亚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政府委托,现就2022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一、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方案

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确定我县202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6618万元、调入资金30558万元,剔除上解支出1914万元,2022年预算可安排财力170992万元。2022年安排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9222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支出170992万元县本级财政支出包括个人部分122236万元、公用经费44756万元、化解政府债务4000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受转移支付增加、政策性刚性支出增长及压缩非急需性支出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均发生了一定变化,需要对年初预算收支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一)可安排财力调整情况

1、上级补助收入较年初预算减少1566万元,其中:(1)省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加6610万元;2)年初预算的市级均衡性转移支付10545万元由于2021年已下达,列入调入资金3)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2369万元。预算调整后,2022年上级补助收入为125052万元。

2、新增一般债券收入6864万元

3、将年初预算上级补助收入中的市对县均衡性转移支付10545万元、2021年度绩效奖2421万元和调资中央转移支付补助572万元共计13538万元列入调入资金。将年初预算调入资金增加1824万元调整后调入资金32382万元。

上述收入预算调整后,2022年预算可安排财力178114万元,较年初预算增长7122万元。

(二)县本级支出预算调整情况

1、个人部分较年初预算增加6410万元,其中增加部分9881万元,包括:(1)职务级别津贴乡镇补贴等硬缺口3000万元;(2)城乡居民养老补贴配套600万元;3税务保障经费200万元;42021年度2022年度考核奖励资金5200万元;5弥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足补助800万元;(6县外认定曾民办代课人员一次性经济补偿24万元;(7)村医补助57万元。核减部分3471万元,包括:(1)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500万元;(2)高龄老人保健费配套150万元;(3社会救助配套1960万元4)义务兵优待金120万元;5退伍军人一次性补助141万元;6离岗创业扣款600万元预算调整后,2022年个人部分支出128646万元。

2、公用经费较年初预算增加812万元。其中增加部分5192万元,包括:(1)民生项目配套3426万元;(2)维修购置费313万元;(3)事业配套1453万元。核减部分4380万元,包括:1)民生项目配套2365万元;(2)维修购置费1415万元;(3)事业配套450万元;(4)项目前期费150万元。预算调整后,2022年公用经费支出45568万元。

3、化解政府债务较年初预算核减100万元。预算调整后,2022年化解政府债务支出3900万元。

上述支出预算调整后,2022年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78114万元,较年初预算增长7122万元。

(三)年终结算上述收支预算调整后,2022年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方案

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未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于上级财政在2021年决算和2022年预算执行中下达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资金,本次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列入调整预算方案。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1万元、上年结转4万元。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万元,全部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情况

截止8月底,今年省市财政下达我县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14964万元,其中:(1)一般债券6864万元,拟纳入公共预算统筹用于财力使用;(2)专项债券8100万元,佳县—扬州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决策部署,根据省市相关精神,今年后阶段拟继续向省财政厅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具体情况待后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受地方财政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增减、政策性支出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年预算收支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执行结果,具体情况待后报告。后阶段,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县人大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大力组织财政收入,持续树牢过紧日子要求,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坚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扎实做好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