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打印
新型肺炎防治手册
来源:疫情联防联控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26 16:40    浏览次数:次    

一、认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是目前已知核糖核酸(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于王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于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证实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该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即新型冠状病毒。

3、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脓血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分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4、如何定义与患者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5、为何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6、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7、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二、防护常识

1、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3、参加会议时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4、单位餐厅就餐时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5、下班时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6、在公共区域,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7、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8、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三、个人防护常识

1、洗手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7、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8、正确使用口罩:(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2)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之后进行佩戴。(3)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四、居家防护常识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9、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10、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11、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12、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13、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源风险。

14、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15、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16、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17、发现轻症发热病例时妥善处置:(1)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5)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

五、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